
4月4日清明假期,在建的五常市八家子乡黑牛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挖掘机轰鸣,施工人员正抢抓春耕前的黄金期加紧作业。“这段工程在春耕前肯定能完工,绝不会耽误种地。”施工负责人信心满满。
2025年,五常市瞄准粮食单产提升工程,打出“五良法”组合拳——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保障“中国饭碗”装入更多优质五常粮。

建“良田”,向土地要产能。土地是粮食高产的根基,2024年,五常市争取到国债资金5.03亿元,将建设20.73万亩高标准农田,其中,水田16.68万亩、旱田4.05万亩。项目已于2024年12月末开工建设,涉及辖区9个乡镇18个行政村。项目涵盖输水管道、渠道衬砌、田间道路、沟头防护等,并同步推进方田改造4万余亩、地力提升5万余亩。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增强农田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投入品利用率。很多乡镇的水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小田变大田,机械化作业更方便。同时,通过开展测土配方等技术,不断提升地力,进而提高土地产出水平。“待这批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五常市高标准农田将超过200万亩,粮食单产提升的‘底盘’会越来越稳。”五常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守新说。

育“良种”,蕴育丰收希望。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五常市通过培育水稻良种、筛选玉米优质品种等方式,从源头上作好粮食单产提升保障。
五常市“乔府大院”与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合作,持续对当家品种——五优稻4号(俗称的稻花香2号)稻种提纯复壮,保障品质不退化。同时,五常市加强稻种繁育基地建设,研发新品种,全力促进种业振兴;筛选优质玉米品种在当地进行推广,形成高质量、高品牌优势,夯实粮食安全保障的良种根基。
用“良法”,让土地增产又增效。五常市引导农民早清雪、早扣棚、早播种、早插秧“四早”模式,抢积温、促高产。在水稻播种环节,大力推广精准播种方式,培育壮苗,秧苗在苗床上就开始分蘖,为水稻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大力推广纸膜覆盖、物理除虫、一喷多促、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新技术的应用。
今年,五常市将在玉米种植中推广8万亩大垄密植技术,预计亩均增产10%以上,推动玉米单产再上新台阶。

配“良机”,现代农业的硬核支撑。现代农业离不开“铁牛”助力,五常市农机保有量达9.42万台(套),从耕地、播种到植保、收割,全程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杜家镇王家屯农机合作社拥有200多台(套)农机具,专门为“乔府大院”提供农机服务,让种田更高效。
创“良制”,护航农业发展。五常市严格落实黑土地保护政策,加大侵蚀沟治理力度,推动“田长制”向纵深发展,实施“长牙齿”的耕地保护举措,守牢耕地红线。同时,鼓励合作社采取统一种子、统一投入品、统一种植标准、统一技术模式、统一飞防作业、统一销售等“六统一”模式,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让粮食生产既增产又增收。
“五良法”不仅是一套技术体系,更是一条粮食高产路径。从良田建设到良种培育,从科技种田到智能农机,再到政策保障,每一步都瞄准“单产提升”,让黑土地真正成为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
伊飞帆 哈尔滨日报记者 康福柱 文/摄/视频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