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誉为“地面空间站”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
“5、4、3、2、1!点火!”2025年1月13日11时,微厘空间低轨卫星系统首批组网卫星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以“一箭十星”方式成功发射。10颗首批组网卫星中,有8颗来自“工大卫星”。这一刻,冰城科技闪耀太空。
“十四五”以来,哈尔滨市以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为主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实践地、吸引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强磁场和国际科技合作向北开放新高地,扛起建设“创新龙江”省会担当,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效能,全市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技攻关,铸就“大国重器”
2024年2月27日,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建造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正式通过验收,这是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可以综合模拟低温、真空、电磁辐射等九大类空间环境因素,被称为“地面空间站”。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聚焦航天领域的重大基础性科学技术问题,构建我国首个空间综合环境与航天器、生命体和等离子体作用科学领域的大型研究基地,形成国际领先水平的空间环境耦合效应试验研究平台。这一重大装置的建成投用标志着哈尔滨在科技创新前沿为国家再添“大国重器”。截至目前,该装置已在服务生物育种、商业卫星等领域提供各类试验检测超千次。
“十四五”以来,哈尔滨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对接新一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推动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和创新企业,聚焦深空、深海、人工智能、生物育种、极地装备与技术等前沿领域,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取得新突破。
哈工大牵头研制的“龙江三号”卫星成功发射,火星车移动系统等技术深度服务载人航天工程;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东北区域基地、汉江实验室哈尔滨分中心成立;哈工程智能海洋航行器技术、哈工大城乡水资源与水环境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哈工程联合企业开发的“星海1000”极地无人潜器实现量产,助力海洋强国建设。截至目前,哈尔滨市牵头及共建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13家。
哈尔滨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升级方向,以场景应用为牵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形成航天、海洋、农业、医疗等多领域创新生态。哈工大铝基复合材料助力嫦娥六号月背采样,星网动力霍尔电推进技术实现卫星动力国产化突破,哈工程参与设计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攻克深海作业关键工艺,德沃科技自走式智能玉米籽粒收获装备填补国内空白,工大智研牵头建设的智慧农场系统实现耕种管收全流程数字化,思哲睿腔镜手术机器人实现首次国产手术机器人远程临床操作。
高效转化,做大“科技增量”
益生菌技术契合健康消费趋势、全谷物食品有助于血糖血脂管理、特色肉制品实现从传统工艺向标准化生产的转变……在7月3日举行的哈尔滨科技大市场“东农专场”功能性食品成果推介会上,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推出的多项具有突破性的食品科技成果受到各路资本的追捧。
“东农专场”推介会只是近年来哈尔滨科技成果加速培育转化的一个缩影。“十四五”以来,哈尔滨科技工作瞄准国家、全省及我市战略需求,集中科技资源力量开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科技攻关,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体系有效衔接、有机融合,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的技术支撑体系。
2023年11月,哈尔滨科技大市场建成投用。科技大市场创新“科技服务+技术交易”模式,设立“汇聚、展示、评价、交易、金融、服务、培育、衔接、合作”九大功能板块,成立了由政府有关部门,哈工大、哈工程等在哈高校院所及多个金融机构、科技服务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理事会,全面强化科技成果交易双方对接服务。
2024年,哈尔滨科技大市场通过聚资源、强服务、办活动、促转化,取得了初步成效。组织在哈高校、科研机构、服务机构联合举办对接、路演、培训等活动200余场,吸引各类创新载体超过2000家,打造“周二有约”产创融合系列品牌活动。累计完成技术项目交易56项,成交额3.1亿元。
哈尔滨坚持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更加顺畅高效,依托高校、院所、企业三大策源地,推动了一大批科技成果高质量就地转化,年均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超过1000项。
2023年度哈尔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为156.3亿元,较2020年度增长30.9%;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020年度的2.33%提升到2.80%,连续3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培育高企,壮大“专精特新”
“十四五”以来,哈尔滨市不断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三级培育体系,精准服务高企,落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奖补等政策。2020年以来,全市高企数量连续3年“井喷式”增长,分别增至1182户、1751户和2302户。2022年,实现高企县域全覆盖。2024年,完成3个批次1412家高企认定推荐,高企总数达到3041家。
近年来,哈尔滨集中力量精准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年度“申报优选库—重点培育库—中远期储备库”三级高企培育库,入库企业达3000余户。近两年,新认定高企70%以上来自培育库。
哈尔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为核心抓手,加速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和精准服务,加快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
依托哈工大、哈工程等高校院所和重点实验室,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深哈产业园、中国星谷等载体,为领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培育出如新光光电、惠达科技、安天科技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标杆企业。
截至目前,哈尔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分别是2020年的2.5倍、8.5倍,累计转化科技成果4300项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402.3亿元;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由2020年的22件提高到2024年的35件,跃居2024年全球科技创新集群百强榜第47位、列东北三省首位。
唐亮 哈尔滨日报记者 姜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