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权威及时的哈尔滨综合新闻
安装冰城+客户端
关注哈尔滨新闻网

张甲洲外孙仇迪:他打响了中共武装抗日第一枪

来源:哈尔滨日报 2025-07-18

仇迪和母亲。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抗日英烈张甲洲的外孙仇迪。74岁的仇迪律师轻抚相框,深情讲述这位在北大、清华革命烈士纪念碑上同时镌刻英名的外祖父。

“他特别聪明好学,是当时最早提出统一战线思想的人之一。”仇迪回忆道,外祖父1907年生于黑龙江巴彦县。他思想开明,作为父亲不仅拒绝给女儿缠足,更以自身行动为家族注入红色基因——在他的影响下,家族涌现出众多投身国家建设的博士硕士学位高材生。早年执教时,张甲洲就曾为贫寒学子免除学费,悄然改变了许多孩子的命运。

1931年“九一八”的炮火撕裂山河,已在北大、清华淬炼出坚定信仰并担任中共北平市委代理书记的张甲洲,毅然放弃名校光环,受命返回冰天雪地的故乡。1932年5月,他亲手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抗日武装——巴彦抗日游击队,并担任总指挥,由此打响了中共武装抗日第一枪。这支队伍后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张甲洲任军委书记、军长,与政委赵尚志并肩作战,同年8月成功攻陷巴彦县城。

部队受挫后,张甲洲以教师身份潜伏富锦,化身地下情报中枢,为抗日队伍输送关键给养。1937年,当组织命他撤离并拟任命其为抗联十一军副军长之际,转移途中他突遭伪军伏击,30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东北黑土地。

2015年,仇迪陪伴母亲赴京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盛典。当雄壮的方阵走过天安门广场,母亲眼中闪烁的泪光映照出穿越数十年的精神传承。作为民政部首批著名抗日英烈,张甲洲以书生之肩扛起救亡大旗的壮举,如今透过血脉亲情化为炽热的时代召唤——仇迪深情呼吁:“铭记历史,学习强国,这是先烈以热血为我们标注的精神坐标。”

哈尔滨日报记者 梁可心

编辑:张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