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城文创产品亮相深圳文博会。
许多人都看过“淘学企鹅”背着书包摇摇摆摆出街的画面,却鲜少有人知道这小小的企鹅竟能延伸出庞大的经济链条——累计吸引客流超800万人次,其相关文创衍生品销售额突破1亿元,游客转化率达60%,全网曝光量超过300亿次。这组数字背后,是哈尔滨用IP经济书写的一场“留量”变革。
文创让流量落地生根
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举办期间,在中央大街的亚冬会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里,杭州游客刘鹿捧着刚买的“东北美食”盲盒爱不释手:“可爱的造型,简直‘长’到了我的审美点上。”冻梨、锅包肉、马迭尔冰棍等变身文创产品,加上以“黑不溜秋”“掰一骨碌”等幽默的东北方言命名更添趣味。这种设计精准击中了年轻游客的情感需求。据销售人员介绍,该系列上市3天日均销量达300个,货架常被扫空。
“带得走的文化才是真留存”已成为哈尔滨文创产业的核心理念。在第二十一届深圳文博会哈尔滨展馆的哈尔滨日报展台前,观众握着“挖雪人”盲盒化身雪雕师,亲手“挖掘”历年音乐长廊的大雪人;曾作为礼物赠予外宾的丁香花胸针,化作万千游客衣襟上的“移动城市徽章”。如今,许多游客不再满足于仅购买红肠、格瓦斯等传统食品,更愿意为整套“城市符号”反复消费。当文化记忆转化为可触摸、可互动的实体,旅游消费便从一次性体验升华为持续性情感联结。
“四季”让IP永不落幕
2025年初,位于中央大街的亚冬会特许商品旗舰店内,成都世运会吉祥物“蜀宝”“锦仔”与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妮妮”惊喜同框。这场由特许服务商陈任博策划的IP联动,折射出哈尔滨文创产业的深层变革——打破季节与地域的边界,让城市故事全年讲述。
“我们要做的是城市精神的载体,不是简单的纪念品。”陈任博团队耗时7个月打磨的《第九届亚冬会金版立体珍藏册》,不仅记录了亚冬盛事,更用AR技术让象征“东北抗联精神”的杨靖宇将军形象跃然纸上,手动操作的立体钻井机致敬“铁人精神”,将体育盛会与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神传承紧密结合。更具突破性的“共和国长子”盲盒系列,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长征火箭等工业符号转化为潮玩,隐藏款“铝镁侠”采用东轻公司航空废旧铝材熔炼而成,让硬核工业遗产在掌心重生。
如何打破季节限制?“文创产品必须实现四季经营”已成为哈尔滨文创行业的共识。在深圳文博会上,交响乐与芭蕾舞演绎“音乐之城”的迷人魅力;何所有烘焙坊将本地玉米、红肠融入法式可颂,让“尔滨”味道突破季节限制;冰雪大世界推出的200余款文创产品中,雪花摩天轮温变冰箱贴遇冷变粉、水晶音乐灯投射冰雪幻境,让冰雪IP在日常生活里“永不落幕”。
“设计+”让产业融通发展
“淘学企鹅”IP授权战略启动大会上,一组数据揭示出IP经济的裂变能量:衍生品销售破亿、客流转化率60%、联动51家头部品牌跨界合作。创意设计这根“金手指”,正点化出规模可观、形态多样的全新产业链条。其能量在多个维度迸发:深圳文博会哈尔滨馆吸引8万人次驻足,带动展商总销售超2万单;亚冬会特许商品累计研发2307款、生产销售612万件。其中,裸眼3D风舞冰箱贴等爆款单品引发消费热潮,限量版“澎湃”火炬被亚奥理事会第一副主席霍震霆收藏,实现了从名人效应向流量效应和经济效益的转化。
同时,这根“金手指”点化出跨界融合的新路径:稻皇米依托“世界有你一亩田”文旅项目开辟产销新路径;何所有开设桦树皮画非遗体验课,让伴手礼变身文化课堂;冰雪大世界将“冰龙寻珠”全感VR打造为四季常驻项目……这些实践推动IP经济跨越单品爆款阶段,构建起“设计+农业+文旅+科技”的融合生态。
“淘学企鹅”创造300亿次曝光、亚冬会文创实现612万件销量、“‘尔滨’礼物”店铺四季常开、深圳文博会收获2万订单……哈尔滨正用设计重构流量价值。如今,游客把“铝镁侠”盲盒陈列在书柜,用丁香花胸针点缀日常着装,借“挖雪人”盲盒重温冰雪乐趣……这些融入生活的细节,正是短期流量沉淀为城市品牌长期资产的最佳印证。这片黑土地上孕育的“留量经济”,已破冰远航。
实习生 赵瑞瑄 哈尔滨日报记者 封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