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处特别喜欢的风景。
比如我家乡的太阳岛,就是我的所爱。我住江之南,它在江之北,一江之隔,近在咫尺。每年我都要到江北去看望伴我成长的太阳岛,与那里的一草一木、一舟一水重逢,感觉格外亲切与美好。
七月中旬,我和几位文友乘坐画船,又一次踏上这片芳洲,赏景采风。岛上天气晴好,太阳足够热情,树木苍郁,绿草如茵。正是绿肥红瘦时,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草香的味道。草坪像油一样汪着,上面开着一片片白色的小花,喜鹊在枝头飞跃,高兴了还唱两句,歌声并不婉转。小松鼠拖着长尾巴,在树下寻找食物,黑黑的小眼睛,亮晶晶的,它并不怕人,也许见惯了人来人往,也许它知道,游人们并不会伤害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松鼠相伴安然。
正在绿荫下漫游,忽然看到一队鲜艳的红领巾,祖国的花骨朵,在我眼前盛开。暑假刚开始,小学生们就来岛上过夏令营了。看到他们可爱的小模样,也想起我的少年时代。岁月如梭,眨眼几十年过去了,心中感叹,时间都去哪了?从少先队队员,到中国共青团团员,再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一路都在红旗的指引下前行。一代一代的小小少年,成长为促进中华民族发展进程的生力军。他们是岛上最鲜艳的花朵!
前行在游人中,心情舒畅自由,几片云朵也像是在旅游,有的单独走,有的结队行,忽而停下脚步,观看人间烟火,忽而向大江缓游。时间还早,云朵也不着急。
来到太阳石前,它是太阳岛上最受欢迎的景点。我们欣赏着由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书写的“太阳岛”三个大字,议论着、品评着,听说它是太阳岛上颇具灵性的天然巨石,它的寓意是“时来运转”的意思,看来它还是一块带来好运的吉祥石。我们又转到太阳石背面,仔细读着由哈尔滨市作协主席唐飙先生专门为太阳石撰写的《太阳石记》铭文,不论到哪里旅游都应该了解它的人文历史,不能只打卡拍照。
要想把太阳岛上的景点都看遍,一天是不够用的。最后我们选择去俄罗斯风情小镇参观。
小镇虽然百岁有余,容颜却不见苍老,充满俄罗斯风情。走在石板路上,边走边左右环顾,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小别墅,红的房顶、绿的门窗、雕刻精美的雨搭、白色的木栅栏,充分显示出俄式建筑特点。绿色藤蔓如瀑布在墙壁上流淌,还有那口具有中国特色的辘轳水井,让我倍感亲切,五十年前我当知青时,还使用过这样的水井。每一处别墅周围,都有绿油油的草坪、红艳艳的花朵,让人赏心悦目。走上一座精巧的拱形木板小桥,手扶墨绿的铁艺栏杆观望,一条小溪,碧水潺潺,清澈见底,水中还有几处喷泉,小溪边有一长亭,被藤萝缠绕,枝条在上面梁柱的缝隙间垂落下来,悠悠然地摇曳,一下就喜欢上这个安静清幽的好地方。于是我们停下脚步,坐在长廊里休息,一边欣赏风景,一边谈古论今,别墅精美舒适的造型,田园般的生活环境,在当今也毫不落后,令人向往。
我独自走进一间房子,看到四周墙壁上挂满了小镇的建筑与历史图片,介绍小镇的由来。1896年6月3日,沙俄财政大臣维特、外交大臣罗曼诺夫和清政府钦差大臣李鸿章在莫斯科签订了《中俄密约》后,俄罗斯人开始修筑中东铁路。1900年~1903年,中东铁路及哈尔滨第一座跨江大桥建成通车后,太阳岛开始兴旺起来,并在岛上修建了俄罗斯风格的小镇,成为当时大量俄国侨民的休闲度假村。图片旁还有很多文字内容,我一一拍进手机,准备回家细读。
大家继续在小镇观光,走进《瓦西里的家》,里面的餐桌、座椅、墙柜、摆件都很精致,由此看来这些俄国铁路员工在小镇生活的条件还是非常优越的;《乌迪尔画廊》小屋里展示的是描述俄罗斯人民生活、工作场景的油画,学过绘画的文友很是欣赏,连连拍照;《琥珀传奇》小屋里的展品均为产自俄罗斯的琥珀珍品,让我们对琥珀的自然演变有了初步的了解,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欣赏着一座座精巧建筑,感受屋里的洋人旧事,每一处别墅都是一道风景,每一处别墅里都有故事。通过参观俄园里的建筑、生活场景再现、图片文字、工艺美术品,不仅欣赏到了异国风情,而且让我们触摸到了哈尔滨形成之初的人文历史,与修建中东铁路息息相关,这是此次旅游的双重收获。
已近黄昏,我们走出小镇,坐在金色的沙滩上休息,高兴之余,有文友即兴赋诗,有文友唱起《红莓花儿开》。此时夕阳在云端舞动彩裙,放射出鲜艳夺目的光芒,江面翻涌着金色的浪花,游船在水面荡漾,吊坠在空中的缆车与雪花摩天轮、斜拉桥、飘舞的岸柳,仿佛都穿上了金色的霞帔,那景色美轮美奂,犹如一幅迷人的画卷,让人沉醉。冰城盛景数不清,太阳岛,风景这边独好。
带着岛上的草香,手机装满风景,兴尽晚归舟。(周丽纯)